
2025年6月25日,83岁的蔡澜在亲友陪伴下安详离世。消息传出,整个华语文化圈为之震动——金庸、倪匡、黄霑早已离世,随着最后一位才子的离去,一个风流倜傥的文化时代正式落幕。世人皆知蔡澜是美食家,却少有人深谙他的饮酒哲学。他曾说:“不喝酒的人不一定比喝醉酒的健康快乐,因为会喝酒的人生,至少比不会喝酒的人生多快活三分之一。” 这句看似离经叛道的话,正是他通透人生观的精妙注脚。杯中滋味:饮酒是一场与世界的对话蔡澜的饮酒哲学,始于对不同文化的探索与尊重。在他的《酒的故事》一书中,记录着无数次跨越国界的饮酒经历。他曾在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庄里,与酿酒师彻夜长谈,看着橡木桶中沉睡的佳酿,听着关于土壤、气候与时光的故事。那些用传统方法酿造的葡萄酒,每一口都承载着法国人的浪漫与执着,让他深刻体会到酒是文化的载体,是打开不同世界的钥匙。在日本,蔡澜更是深入清酒文化的腹地。他多次拜访京都的老酒厂,目睹酿酒师们在寒冬腊月里,赤着脚踩米制曲的场景。这种近乎虔诚的酿酒方式,让他感受到清酒背后蕴含的匠人精神。他尤其钟爱“獭祭” 清酒,曾多次在文章中提及这款酒的纯净与优雅。在一次酒会上,他与友人分享“獭祭”时说:“喝清酒就像在品味日本人的美学,追求极致的纯粹,不掺杂一丝多余。”正是这种对不同酒文化的深入体验,让蔡澜的饮酒视野无比开阔,他懂得欣赏每一种酒背后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底蕴。蔡澜案头写作时常伴单一麦芽威士忌。他经历了威士忌在香港的大半发展史,从尊尼获加红牌到芝华士12年,再到高端线皇家礼炮。然而他对威士忌并不挑剔,认为“烈酒喝的是价值,而不是价钱”。他独爱一种叫“果乐葩”的意大利烈酒,又称“快乐的水”。“三杯下肚,人就快活了起来,”他写道,“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国人喝的酒,强度有如白酒,香味更浓,而且喝醉了不会像白酒那样臭个三天。”对中国白酒,蔡澜虽自称“喝不惯”,却在北京与二锅头结下不解之缘:“买一小瓶二锅头来送菜,的确配合得天衣无缝。二锅头货贱,所以没人造假,还是喝得过。”至于茅台,他回忆数十年前喝过一瓶老酒,“白色的瓷樽氧化为浅蓝,倒出后挂杯,一口干了极为柔顺,一点也不呛喉,但劲道十足”。酒里藏着豁达的人生态度蔡澜的喝酒哲学,还体现在他豁达的人生态度上。他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,无论是电影事业的挫折,还是生活中的不如意,他都能在酒中找到慰藉。他曾说:“酒是解忧的良药,但不是逃避的借口。” 他在饮酒时,并非借酒浇愁,而是通过酒来放松心情,以更豁达的心态面对困难。蔡澜投资的电影项目遭遇滑铁卢,损失惨重。身边的人都以为他会一蹶不振,没想到他却约上几个好友,找了一家小酒馆,点上几瓶好酒,边喝边分析失败的原因。在微醺之际,他笑着说:“人生就像这杯酒,有苦有甜,尝过了才知道滋味。这次失败了,下次再来就是。” 正是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,让他在饮酒中参透了人生的无常,也让他的生活始终充满了乐趣。有一次,飞机遭遇强烈气流剧烈颠簸,机舱内乘客面色苍白、紧抓扶手,有人甚至低声祈祷。而蔡澜却稳坐其间,手中端着红酒,脸上挂着淡定微笑。事后他轻描淡写地解释:“我这辈子活得够痛快,死在这儿也值了。”向死而生的豁达,在摇晃的酒杯中映照得淋漓尽致。这种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。当医生警告他少抽烟喝酒时,他依然我行我素,甚至曾因贪吃花雕浸的黄泥螺醉倒两天,吓得弟弟以为他不行了。醒来后他却哈哈大笑:“急什么?这不还活着嘛!”酒局是人生百态的缩影在《蔡澜品酒》中,他系统阐述了饮酒之道的“五贵”哲学:第一贵在能好——酒量大小不要紧;第二贵在喜谈——饮伴多寡不拘;第三贵在可继——好酒劣酒都不成问题;第四贵在可行——喝酒后答应的事要做;第五贵在可止——一旦叫停就能一滴不喝。这五条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了蔡澜对人际交往与生命态度的深刻理解。他厌恶虚伪的酒桌文化,直言:“酒桌上最恨人装腔作势,喝酒图个坦荡,能喝则喝,不喝就直说。”蔡澜的酒局就像一个小社会,汇聚了形形色色的人,上演着人生百态。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描写过一次难忘的酒局。那是在泰国曼谷的一家大排档,他与当地的出租车司机、小商贩们坐在一起,喝着便宜的米酒,吃着香辣的泰式烧烤。这些人虽然身份普通,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。有人讲述着为了家人努力打拼的艰辛,有人分享着生活中的小确幸。在酒精的作用下,大家放下了防备,敞开心扉。蔡澜感慨道:“在这样的酒局里,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人生,最朴素的情感。”最著名的当属他与黄霑、倪匡共创的《今夜不设防》。节目灵感源于三人在夜总会喝酒畅谈时,发现身边围满了听得入迷的听众。三人灵机一动:“与其花钱娱乐别人,不如办个节目,请明星来,又可以喝酒,又可以看美女,还可以赚钱。”他还经常组织文化界的酒局,邀请作家、艺术家、学者们相聚一堂。在这些酒局中,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让人沉醉。大家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,从艺术创作聊到社会现象。酒成了灵感的源泉,许多精彩的观点和创意都诞生于这样的酒局之中。蔡澜认为,酒局不仅是社交的场合,更是了解人性、观察社会的窗口。蔡澜的饮酒哲学最终凝结为三字真谛:“真”是底线——无需繁复仪式,但求本味淋漓;“趣”是灵魂——破除阶级桎梏,寻回人间至情;“达”是境界——向死而生痛饮,方知生命醇厚。蔡澜的喝酒哲学,也是他对生活热爱的具象化表达。他用一杯酒,连接起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人,也连接起生活中的酸甜苦辣。在他的世界里,喝酒不是简单的消遣,而是一种生活艺术,一种人生修行。通过饮酒,他教会我们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,以真诚的态度享受生活,在一杯酒中,品味人间的万千滋味。